本期《昌黎人物》,采访了张海艳老师。通过深入的对话,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教育故事和学术研究背后的秘密。
在教育的广袤田野上,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。他们带着各自的生长节奏,有的破土迅速,有的则需更多的时光积蓄力量。
而张海艳老师,正是那位懂得尊重每颗种子成长周期、用爱悉心浇灌的园丁。
身为寄宿学校的班主任,张老师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内心的渴望。那些看似调皮捣蛋的孩子,实则是在以别样的方式寻求关注。
张老师总是以无尽的耐心,或于办公室、宿舍,与孩子促膝长谈,或倡导同学间多沟通交流,用爱去感化他们。
面对成绩欠佳的学生,张老师始终奉行鼓励式教育。在她的班级里,哪怕只进步一两分,也会收获她暖心的赞扬。
有时是一包小零食,有时是加操行分,孩子们可用积分兑换心仪的礼物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奖励,却如春日暖阳,渐渐让孩子们重拾学习的信心。
张老师回忆起三年级接手的班级,当时两极分化严重,甚至有考几分的。但她从未放弃,利用午休、课间等碎片化时间,从夯实基础到提升阅读、写作能力,一步一个脚印,陪着孩子们慢慢成长。在她的倾心付出下,曾经只能考几分的孩子,如今成绩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跨越。
正因如此,张老师的班级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,在学校的各项考试中,班级的语文成绩频频获得年级第一,其他学科成绩也总能在年级名列前茅。
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,张老师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。她借助书籍、网络,积极参与教研活动,不断拓宽知识边界,只为给学生更优质的引导。
为了让课堂更生动,她巧妙地将知识融入游戏,让枯燥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。
“学校倡导全面育人理念,教育不仅在课堂。”张老师介绍,学校每月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,如踩气球、猜拳深蹲、接力赛等。
张老师还会与孩子们在宿舍拍视频、玩小游戏,让他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。
学科竞赛活动同样百花齐放,书写比赛展现汉字之美,朗诵比赛抒发少年豪情。而最受学生欢迎的,莫过于课本剧表演。
张老师亲自编写课本剧,指导孩子们将课文搬上“舞台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,更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。
张海艳老师将爱、耐心与智慧,倾洒在光彩夺目的教育舞台上。她助力学生提高成绩,更精心雕琢其健全人格。
她用行动诠释:教育是点燃希望之火,只要爱心不缀,每颗种子都能在成长路上绽放其独特光彩,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