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桂梅老师,在大山里创办女子高中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。2017年,一位东北汉子怀揣着同样炽热的教育理想,踏上了贵州六盘水的支教路,这一去就是五年。不仅带出了672分的文科状元,更创造了全班39人,有37人上本科的奇迹。
他以炽热的教育情怀和卓越的专业素养,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,他是方雪明。在带出文科状元后,方老师选择回归民办教育:"昌黎的包容性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,这里能同时容得下文化课教材与画架。"
2021年的秋天,当方老师第一次走进体艺部教室时,迎接他的是56双躲闪的眼睛。这些怀揣艺术梦想的少年,大多带着中考300余分的文化成绩,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如同折翼之鸟。
有人握画笔的手还在颤抖,有人面对初中数学公式满眼迷茫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方老师第一步不是授课,而是“塑形”:通过21天行为养成计划,从规范坐姿、物品整理等细节入手,让学生先“坐得住”,再“学得进”。
在同事眼中,方老师刚中带柔,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。他的课堂鲜活有趣,深受学生喜爱。在教学工作中,方老师总是认真钻研。他反复做高考题,仔细研究名校联考题,将新颖命题角度的题目整理出来给学生。他时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,默默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,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疏导。
每次考试后,他都会和学生交流,为下次考试制定阶段性目标。当学生外出集训,也不忘定期去看望;待学生回来,耐心地帮助一点点补上落下的文化课。
与许多学校不同,昌黎学校单独成立体艺部,拥有自己的艺术老师团队,每天下午2节专业课,其余时间同步文化课。这种“校内闭环培养”,让零基础学生也能在专业上从零起步。
针对体艺生初中知识断层,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,贴合学生实际基础,将高中知识点拆解,搭配生活案例教学。
——这种"文化筑基,专业塑形"的双轨模式,让知识如春雨润物无声。方老师带的2024届毕业生中,85%突破文化基准线,超50%人实现文化与专业双过线,其中有4人叩开一本院校大门。
让方老师印象深刻的一位刘同学,中考成绩仅 300 多分,美术零基础。刚入校时学习兴致不高,性格内向,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方老师在课内外引导学生敢于主动沟通,邀请他参加集体活动,鼓励他在晚会上台表演。在老师的关怀下,刘同学逐渐融入集体,在学习上也越发努力,最终毕业时综合成绩考了 490 多分,被南昌师范大学录取。
方老师用爱与责任,为体艺生们搭建起通往梦想的桥梁 。当毕业生的喜报贴满校园纪念墙,方老师又带着新一批学生开始丈量校园:用步数计算比例尺,用落叶讲解地质年代...在这个堪称为"育才艺苑"的体艺部,教育正以最本真的模样生长——没有标签,只有可能;不问来路,只向远方。
春晖指路,镌刻光阴
方圆之间,皓月千里
昌黎教师们,朝阳不息,步履不停
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初心
让理想得以翱翔于蓝天